# CORS跨域和反向代理:
参考资料:
跨域资源共享 CORS 详解---阮一峰
不要再问我跨域的问题了---写Bug(思否)
出现跨域的根本原因是:浏览器的同源策略。
这是一种浏览器的安全机制,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恶意攻击成功,但是提高了攻击成本。涉及CSRF攻击方式,钓鱼网站(没有同源限制的Dom
查询)等。
同源是指:协议,端口,主机都相同才同源。
为了本地演示跨域,我们需要:
1.随便跑起一份前端代码(以下前端是随便跑起来的vue
),地址是http://localhost:9099。
2.随便跑起一份后端代码(以下后端是随便跑起来的node koa2
),地址是http://localhost:9971。
此时域名的端口号不同,不同源,导致跨域。
既然浏览器提出了这种同源策略,保证安全,但是我们开发中又需求在不同源的情况(被信任的域名之间)进行请求ajax
,需要怎么办到呢?下面我们就现在都流行过的跨域请求方式进行分析总结:
- JSONP:
img
和script
标签中的src
属性不限制跨域请求- 在HTML标签里,一些标签比如script、img这样的获取资源的标签是没有跨域限制的,利用这一点,我们可以这样干。缺点是JSONP只能发GET请求,因为本质上script加载资源就是GET
- Form:标签提交不限制跨域请求
- CORS:(
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
)标准解决方案跨域资源共享 - 反向代理proxy:使用代理请求转发实现跨域请求
我们这里详细讲解***CORS***来处理跨域的标准做法和***反向代理***来实现跨域请求
# CORS跨域资源共享:
它允许浏览器向跨源服务器,发出XMLHttpRequest
请求,从而克服了AJAX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。
整个CORS通信过程,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,不需要用户参与。对于开发者来说,CORS通信与同源的AJAX通信没有差别,代码完全一样。浏览器一旦发现AJAX请求跨源,就会自动添加一些附加的头信息,有时还会多出一次附加的请求,但用户不会有感觉。
因此,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。只要服务器实现了CORS接口,就可以跨源通信。
浏览器将CORS请求分成两类:简单请求(simple request)和非简单请求(not-so-simple request)。CORS中浏览器对这两种请求的处理,是不一样的。
# 简单请求
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,就属于简单请求:
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:
- HEAD
- GET
- POST
HTTP的请求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:
- Accept
- Accept-Language
- Content-Language
- Last-Event-ID
- Content-Type:只限于三个值
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、multipart/form-data
、text/plain
这是为了兼容表单(form),因为历史上表单一直可以发出跨域请求。AJAX 的跨域设计就是,只要表单可以发,AJAX 就可以直接发。
凡是满足上面两个条件,就属于简单请求,CORS都是把它当成表单Form来处理这些简单的跨域请求,来起到简化的作用。
# 基本流程:
对于简单请求,浏览器直接发出CORS请求。浏览器发现这次跨源AJAX请求是简单请求,就自动在头信息之中,添加一个Origin
字段。
GET /cors HTTP/1.1 Origin: http://api.bob.com Host: api.alice.com Accept-Language: en-US Connection: keep-alive User-Agent: Mozilla/5.0...
上面的头信息中,Origin
字段用来说明,本次请求来自哪个源(协议 + 域名 + 端口)。服务器根据这个值,决定是否同意这次请求。
浏览器发出携带Origin
字段的请求后,服务器都会返回一个状态码为200正常的HTTP请求,区别在于:
- 如果
Origin
指定的源,不在许可范围内,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响应头信息没有包含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字段,浏览器就发现出错了,从而抛出错误,被XMLHttpRequest
的onerror
回调函数捕获。这种错误无法通过状态码识别,因为HTTP响应的状态码有可能是200。 - 如果
Origin
指定的源,在许可范围内,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会多出几个头信息字段。如下: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 http://api.bob.com 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 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: FooBar 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上面的头信息之中,有三个与CORS请求相关的字段,都以
Access-Control-
开头。(1)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(表示服务器允许的源地址列表)
该字段是必须的。它的值要么是请求时
Origin
字段的值,要么是一个*
,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请求。(2)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(表示发出响应的服务器是否允许浏览器发送cookie)
该字段可选。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,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。默认情况下(没有该字段的情况下),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。设为
true
,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,Cookie可以包含在请求中,一起发给服务器。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
,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,删除该字段即可。(3)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
该字段可选。CORS请求时,
XMLHttpRequest
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()
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:Cache-Control
、Content-Language
、Content-Type
、Expires
、Last-Modified
、Pragma
。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,就必须在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
里面指定。上面的例子指定,getResponseHeader('FooBar')
可以返回FooBar
字段的值。
# withCredentials
属性:
上面说到,CORS请求默认不发送Cookie和HTTP认证信息。如果要把Cookie发到服务器,一方面要服务器同意,指定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
字段:
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 true
另一方面,开发者必须在AJAX请求中打开withCredentials
属性。
var xhr = new XMLHttpRequest(); xhr.withCredentials = true;
否则,即使服务器同意发送Cookie,浏览器也不会发送。或者,服务器要求设置Cookie,浏览器也不会处理。(注意:CORS请求中如果想要浏览器发送Cookie给服务器必须前后端都进行配置,否则无法正常发送接收)
但是,如果省略withCredentials
设置,有的浏览器还是会一起发送Cookie。这时,可以显式关闭withCredentials
。
xhr.withCredentials = false;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要发送Cookie,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就不能设为星号,必须指定明确的、与请求网页一致的域名。同时,Cookie依然遵循同源政策,只有用服务器域名设置的Cookie才会上传,其他域名的Cookie并不会上传,且(跨源)原网页代码中的document.cookie
也无法读取服务器域名下的Cookie。
# 总结:
- 发现是跨域请求,浏览器自动请求头添加
Origin
字段,用于后端服务器验证。 - 服务器都会正常返回响应,状态码无法判断是否跨域请求成功,需要浏览器自动判断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信息中,是否有
Access-Control-Allow
字段。 - 如果需要CORS请求中使用Cookie,需要前端和后端同时设置
Credentials
,前端才会正常被设置cookie和发送cookie,后端才会正常给前端设置cookie和接收cookie。 - 如果要发送Cookie,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就不能设为星号,必须指定明确的、与请求网页一致的域名。 - Cookie依然遵循同源策略,只有用本服务器域名设置的Cookie才会被浏览器发送。
# 反向代理:
想一下,如果我们请求的时候还是用前端的域名,然后有个东西帮我们把这个请求转发到真正的后端域名上,不就避免跨域了吗?这时候,Nginx出场了。 Nginx配置
server{
# 监听9099端口
listen 9099;
# 域名是localhost
server_name localhost;
#凡是localhost:9099/api这个样子的,都转发到真正的服务端地址http://localhost:9871
location ^~ /api {
proxy_pass http://localhost:9871;
}
}
前端就不用干什么事情了,除了写接口,也没后端什么事情了
// 请求的时候直接用回前端这边的域名http://localhost:9099,这就不会跨域,然后Nginx监听到凡是localhost:9099/api这个样子的,都转发到真正的服务端地址http://localhost:9871
fetch('http://localhost:9099/api/iframePost', {
method: 'POST',
headers: {
'Accept': 'application/json',
'Content-Type': 'application/json'
},
body: JSON.stringify({
msg: 'helloIframePost'
})
})
Nginx转发的方式似乎很方便!但这种使用也是看场景的,如果后端接口是一个公共的API,比如一些公共服务获取天气什么的,前端调用的时候总不能让运维去配置一下Nginx,如果兼容性没问题(IE 10或者以上),CROS才是更通用的做法吧。